工 作 简 报
2014年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12月30日
目 录
一、研究中心举行研究团队建设座谈会
二、何峰教授应邀参加包公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专家座谈会
三、海峡两岸淮军与刘铭传文化论坛筹建工作专家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四、研究中心加强机构与设施建设
五、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和谢兆树老师陪同校领导参加共建“海峡两岸刘铭传文化论坛”研讨会
六、研究中心邀请马骐先生来基地做“刘铭传研究”学术报告
七、研究中心承办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比较文学教改与中韩影视文化研讨会
八、研究中心协办“大学生素质教育论坛”
九、何峰教授应邀在省图书馆“新安百姓大讲堂”举办《历史包公与文学包公》专题讲座
十、何峰教授应邀参与“黄丝带帮教行动”
十一、何峰教授应邀在省戒毒所举办“传统美德与现代人格”专题讲座
十二、我院召开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发布会
十三、何峰教授应邀参加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年会——“网络时代:外国文学教学与经典传播”学术研讨会
十四、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淮军与刘铭传研究》论文集
十五、研究中心谢兆树老师应邀参加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十六、我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召开项目评审会
十七、研究中心论证和确定中心的建设目标与科研方向
十八、研究中心组建科研团队
十九、何峰教授和谢兆树博士调研兄弟院校基地建设
二十、研究中心组织编撰《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
二十一、研究中心承办“2014•(合肥)首届中韩影视文化学术研讨会”
二十二、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谢兆树博士赴肥西县铭传乡调研
一、研究中心举行研究团队建设座谈会
1月10日下午,我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团队建设会议于二区行政楼九楼(西)会议室召开。副院长陈秀出席会议并讲话。科技处处长李长花、研究中心谢兆树、文科系部及相关单位共30余位科研骨干教师与会。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何峰教授宣读了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专、兼职研究人员名单。同时传达和解读了省教育厅关于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管理办法和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何教授在解读文件时指出,科研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围绕国家及安徽省发展战略,组织高水平科研项目,产出高水平创新性成果,使科研整体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强调,学术团队建设在社科基地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社科基地工作人员将为专兼职研究人员进入基地进行研究工作、申报课题,以及参与相关科研活动等尽心尽力给予支持和提供服务。
陈秀副院长为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专、兼职研究员颁发了聘书。陈秀副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我院人文社科基地作为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第二批省级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是我院聚集科研力量、开展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平台。社科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通过优势互补,团队合作,有效提升我院科研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陈秀副院长强调,在我院创办合肥大学的过程中,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指出,专兼职研究人员应借助社科基地这个平台,积极申报课题,参与学术研究,力争出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最后,陈秀副院长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张文兵院长关于我院人文学科科研定位、科研奖励办法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的要求。
何峰教授作了会议小结,他希望大家能领会、贯彻学院关于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若干要求,并希望专兼职研究人员能积极参与学院社科基地的科研活动和项目申报,加强与社科基地的信息沟通和学术合作,共同促进个人与学院科研水平的提升。
二、何峰教授应邀参加包公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专家座谈会
1月14日下午,社科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应邀参加合肥市包河区政府举办的包公廉政文化主题公园专家座谈会。
三、海峡两岸淮军与刘铭传文化论坛筹建工作专家研讨会在我院召开
1月24日,海峡两岸淮军与刘铭传文化论坛筹建工作专家研讨会在合肥学院行政楼会议室召开。安徽省社科联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研究员,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唐先田研究员,《江淮论坛》主编、安徽省社科院党组成员计永超,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教授,合肥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胡卫平,肥西县志办公室原主任马骐,台湾徽商经贸文教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王维续,台湾徽商经贸文教交流协会副会长、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执行长胡骏,两岸交流发展基金会财团经理巢阳参加会议。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教授、副院长陈秀教授出席,院科技处、台办及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和谢兆树老师等参会。会议由院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主持。陈秀副院长在会上表示,学院非常重视海峡两岸刘铭传论坛的筹建工作,也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对合肥学院人文社科工作的支持和指导。我们会采纳各位专家的指导性建议,着力推进论坛的组建和人文社科学术平台的打造。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海峡两岸淮军与刘铭传文化论坛”的定位、研究重点、两岸合作机制、运作模式等问题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为论坛的组建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胡骏先生在会上简要介绍了台湾与安徽的对接情况,并就两岸目前在文化、教育、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作了综合性介绍。他表示协会和台湾铭传大学将致力于两岸在文教与经贸等领域的研究交流与成果推广。他说,刘铭传在台湾的认同度很高,受到各方的尊重和推崇。他希望两岸高校和研究机构能在论坛的平台上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合作,共谋发展。
翁飞主任对近年来海峡两岸在刘铭传和淮军研究领域开展的学术活动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作了回顾和介绍,同时介绍了肥西县刘铭传纪念馆以及旅游规划项目的启动和招标情况。他指出,刘铭传的海防思想以及“抗法、保台、防日”的战略眼光在当下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应成为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唐先田先生认为刘铭传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成长经历、军政生涯非同一般,对今天的青少年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认为,应把刘铭传作为一个自学成才、文韬武略的成功样板,对青少年进行艰苦奋斗、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教育。
计永超主编建议,论坛的名称最好改为“台湾与刘铭传论坛”。他认为,论坛的研究重点应更注重实用性,让刘铭传的思想和爱国精神在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卞利主任认为,举办论坛的思路要进一步拓展,应用研究要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通过基础性研究带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如刘铭传研究与现代铁路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邮政现代化和旅游开发等研究就可相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创新。
胡卫平副主任从论坛的定位、两岸协作以及怎样创造条件申报论坛等角度提出了若干建议,他希望将合肥学院在创建“论坛”的过程中能与肥西县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全面合作。马骐先生从地方志和淮军圩堡及族群研究等方面对合肥学院论坛的筹建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四、研究中心加强机构与设施建设
根据教育厅关于人文社科基地管理办法和评估指标的要求,合肥学院在省厅文件下达之初,即将研究中心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和设备采购等问题提交校长办公会研究,很快落实到位。安排了一名专职负责人、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并为中心配置了办公、科研、会议和资料室用房,购置了书橱、办公桌椅、计算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划拨了日常办公经费,同时安排了专项科研经费,纳入《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由学校统一预算和管理。
五、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和谢兆树老师陪同校领导参加共建“海峡两岸刘铭传文化论坛”研讨会
3月6日下午,由合肥学院张文兵院长、陈秀副院长带队,科技处李长花处长、社科基地负责人何峰以及外事处潘红、社科基地谢兆树等随行,前往肥西县政府商谈合作共建“海峡两岸刘铭传文化论坛”等事宜,受到了肥西县委书记汤传信、县长胡明文、副县长胡光喜等领导的热情接待。双方围绕合作筹建刘铭传文化论坛,充分发掘名人资源、促进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合作办学、防治河流污染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商讨,在诸多方面达成了共识与合作意向。
肥西县委书记汤传信指出,合肥学院与肥西县合作共建刘铭传文化论坛,是个很好的动议。刘铭传在海峡两岸有很高的的知名度和认同感,是合肥不可多得的名人文化资源。我们双方共建刘铭传文化论坛这个平台,影响可以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以此打造合肥的大旅游和文化产业。
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提出,高校除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之外,还要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做出贡献。合肥学院与肥西县可以优势互补,在各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如文化旅游、科技开发、合作办学、防止污染等,双方可以课题组的形式进行深度研发与合作。
六、研究中心邀请马骐先生来基地做“刘铭传研究”学术报告
3月28日下午,肥西县志办原主任,省刘铭传研究会副会长马骐先生应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基地邀请,在我院图书馆四楼读者培训部举办了一场以“刘铭传研究”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和谢兆树老师以及中文系、管理系、思政部等文科师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马骐先生的报告以刘铭传的生平为线索,根据自己20多年对刘铭传的研究和正在写的《刘铭传家族》书稿,对刘铭传的传奇经历和丰功伟绩作了详细介绍。他在报告中不仅回顾了刘铭传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同时也论述了刘铭传是怎样从失学少年一步步成为淮军名将的成长过程,还着重评价了刘铭传在台湾进行一系列改革所取得的显著业绩。马骐先生的报告资料翔实,论证严谨,观点新颖,使参会师生深受启示和教益。
本次报告会是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基地举办的系列人文学术讲座之一。
七、研究中心承办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比较文学教改与中韩影视文化研讨会
由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安徽省比较文学第十四届年会暨比较文学教改与中韩影视文化研讨会于4月19日在合肥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合肥学院副院长陈秀、省社科联学会处负责人周翔飞、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吴家荣教授、安徽出版集团图书策划中心负责人万直纯、安徽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武常春、安徽大学外语学院田德蓓教授、合肥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钱雯教授等出席会议。安徽省各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与中韩师生约百余人参会。研讨会由大会学术演讲和小组讨论两部分组成。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合肥学院社科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与安师大皖江学院系主任钱奇佳副会长先后主持大会。
合肥学院副院长陈秀首先代表学院党政领导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她对“在改革中诞生,在诞生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合肥学院作了简要介绍。她表示,此次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是对合肥学院院的信任和支持。她提出,人文社科研究一方面应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同时也要坚持以省市政府发展战略为中心并兼顾地方文化建设为宗旨的原则。她认为,高校科研机构应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开放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的格局。她还强调,当前,我们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比较文学,它在异域间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显得尤为重要。她表示,合肥学院愿与各兄弟院校在文化交流、学术研究方面加强合作与互补。周翔飞代表省社科联学会处对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人文社科学会的发展也应有所突破,他认为“学会”应以“学”为会。近年来,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不仅推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也锻炼了一大批教师队伍。今后“学会”还应进一步凝聚力量,壮大队伍,通过更多、更好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提升“比较文学学会”的影响力和服务社会发展的功能。吴家荣会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省比较文学学会的发展现状,对学会以往做出的成绩和大家的合作与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长期以来省社科联、省民政厅领导的大力支持也表示了感谢。最后,他呼吁与会专家、学者携手共创“比较文学学会”更加辉煌的未来。安徽出版集团、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提出了与比较文学学会和有关高校在科研与教材建设方面加强合作的愿望。
在大会学术演讲中,先后有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教改、比较文学在当下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现实意义以及中韩影视文化的流行趋势与文化认同等议题发表了各自见解。安师大钱奇佳副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与该学科的丰富内容极不相称,它与当下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有不小差距;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殷明明博士以“哈佛大学比较文学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美国高校比较文学课程的跨学科组合和理论创新,认为我国的比较文学课程内容就较为单薄,因此,该课程体系亟需充实与改革;淮北师大外语学院杜明业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部分比较文学教材存在观点陈旧、体例不合理、亟待理论和体例创新的问题;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科学院副院长方国武教授认为,每部韩剧都有自己的主题呈现,若从文本背后的文化价值来考察,大多数的韩剧都遵循着相似的文化表达,即借助于文本中的各种形式、内容价值元素实现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合肥学院中韩交流合作中心沈萍老师提出,当前韩国流行文化中的搞笑歌(又称“猎奇歌”)异军突起,吸引着大批成人和儿童的注意力,风靡东南亚,衍生出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我们对韩国流行文化的传播模式应进行研究和思考,看它对我国发展大众文化产业有哪些有益启示。
研讨会后半部分“外文组”和“中文组”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就当前高校文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关注中韩影视文化的交流与研究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
八、研究中心协办“大学生素质教育论坛”
由合肥学院团委主办、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协办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论坛”(第一讲)于4月24日下午在合肥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B厅举行。苏州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峰杰教授应邀担任主讲。讲座的题目是:《温暖的张爱玲》。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和谢兆树老师以及学院部分系部的师生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刘峰杰教授在报告中,用全新的视角对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进行了重新解读,揭示了外表冷漠孤傲的张爱玲内心所蕴藏的温暖与同情心。刘教授以张爱玲多次引用《论语》“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一语为依据,论证了张爱玲对人间不幸和悲剧人物“哀其不幸”的情怀与关爱。他认为,张爱玲心中的这种爱与儒教、佛教和基督教倡导的大爱思想具有某种相通性,与文学大师鲁迅和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悲悯情怀也是相似的。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有同学提出,读者应如何正确把握作者及其作品的真正内涵和灵魂?刘教授认为,看一位作者或一部作品,应抱以平常心和客观的态度,不应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去阅读。只有这样,你才能较好地把握作品的真谛。也有同学提出,张爱玲作品对人性缺点的揭示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何教育意义?刘教授回答,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应从多方面去看,这种揭示人性缺点的作品是让人们能够在反思中更加了解人性,能帮助人提高洞察力,并给人以启示和警醒,这种教育意义比正面激励的意义更为深刻。
刘峰杰教授的报告让到场的师生受益匪浅。大家认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务之急,学校团委和社科基地举办这种素质教育讲坛正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形式,期待今后能经常举办。
九、何峰教授应邀在省图书馆“新安百姓大讲堂”举办《历史包公与文学包公》专题讲座
4月26日下午,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应邀在省图书馆“新安百姓大讲堂”举办《历史包公与文学包公》专题讲座,社会各界人士和包公文化爱好者150余人参加了专题报告会。何峰教授对历史包公与其故里合肥的情缘关系以及他长期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作了介绍,尤其是对自宋、元以来民间关于包公的各种传说与话本、传奇、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广泛传播做了梳理与评述,对文学包公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及其原因也做了分析。何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资料详实,语言生动,赢得了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何教授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回答了听众感兴趣的一些问题。此次讲座普及了合肥历史名人、一代清官名臣——包公的有关知识,宣传了包公文化与当今反腐倡廉、加强法制建设的密切关系。
十、何峰教授应邀参与“黄丝带帮教行动”
4月29日下午,民盟安徽省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民盟合肥学院总支成员、合肥学院省级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应邀参与民盟安徽省委与省司法厅联合组织的“黄丝带帮教行动”,帮教活动讲座在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举行,合肥市包河区司法局局长李远波主持.
何教授讲座以“传统美德与现代人格”为题,给合肥市包河区望湖街道1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及帮教对象特点进行了一次辅导,引导他们化解心结,早日融入社会。何教授联系现实,结合身边发生的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并就如何继承传统美德和构建现代人格以及中外文化的互补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讲座结束后还安排了现场互动,何教授对帮教对象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详细解答,引起了现场听众的思想共鸣,使他们增强了明礼守法、崇德尚善的道德意识。何教授的讲座受到了大家一致称赞。
据悉,合肥市司法局基层处副处长刘安友、包河区司法局、包河区人文社会服务中心及望湖街道司法所有关领导,民盟安徽省社服部何辉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十一、何峰教授应邀在省戒毒所举办“传统美德与现代人格”专题讲座
5月11下午,省强制隔离戒毒所芙蓉大讲堂内座无虚席。406名戒毒学员现场认真聆听了由民盟安徽省委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合肥学院省级社科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主讲的“传统美德与现代人格”专题讲座。讲座由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吴永亮主持。
讲座中,何峰教授从儒家文化的历史传承开始讲述,强调了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并引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深入阐述了“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含义。讲座还通过大量的图片诠释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健康人格。何教授渊博的中外文化知识、开阔的研究视野和生动精辟的讲解,使在场听众深受教益。何教授认为,传统美德的精髓在现代社会仍不失其璀璨的光芒,对现代人有着深刻的教育启示意义。他希望戒毒学员在强戒期间要格外注重人格的重塑,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以促进自身改造,早日走向新生。
此次讲座是民盟安徽省委开展“黄丝带帮教行动”走进监所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省强制隔离戒毒所“第九届场所文化月”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盟内志愿者积极参与帮教活动,充分发挥了专家、学者的特长,给特殊群体传播了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省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科科长周建宝,民盟安徽省委社会服务部何辉、研究中心谢兆树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十二、我院召开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发布会
6月24日上午,我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发布会于图书馆五层人文社科基地会议室召开。科技处台德艺、研究中心谢兆树、文科系部及相关单位共20余位科研骨干教师与会。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主持会议。
会上,台德艺代表科技处讲话,针对项目申报等方面对与会研究员们进行了指导。继后,何峰教授向各位与会研究员介绍了人文社科基地自设研究项目选题概况,及申报项目的相关注意事项。其间,何峰教授谈到应将基地自设研究项目与各位研究员自身的研究方向有机结合起来。他指出,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应具备正确的科研意识,同时应把握好研究的方向,且须注重积累。
各位与会研究员也踊跃发言,介绍自身的研究情况,并对基地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课题发布会在一片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十三、何峰教授应邀参加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年会——“网络时代:外国文学教学与经典传播”学术研讨会
由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年会——“网络时代:外国文学教学与经典传播”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2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一百七十余位专家学者、专业教师到会。大会举行了15场专题学术报告,并分组进行了学术研讨。何峰教授在第一讨论组做了中心发言,发言的主题是:大学生人文素养与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何教授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定位和教改成果,赢得了与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十四、研究中心编辑出版《淮军与刘铭传研究》论文集
研究中心于7月编辑出版了《淮军与刘铭传研究》论文集(第1辑),其中收录省内外专家学者论文几十篇,共计25万余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十五、研究中心谢兆树老师应邀参加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8月16-19日,研究中心谢兆树老师应邀参加了在开封市河南大学召开的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国际美学协会、河南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学术研讨会。谢兆树老师在会上提交了论文并参加了小组讨论。
谢兆树老师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艺理论及文化研究。此次会议为期3天,由河南大学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近500名专家、学者参会。参会代表着眼于当下现实问题,把理论研究与当下文艺实践及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以“面向时代的文学理论与批评”为总议题,从当代中国的文学现实出发,深入研究文学理论,展示了最新学术成果。谢兆树老师提交了《对本雅明历史观的检视与反思》的论文,得到与会人员好评。
十六、我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召开项目评审会
9月13日上午,我院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评审会在图书馆五楼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会议室召开。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资深专家唐先田、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达敏、我院管理系李德才教授、中文系朱育颖教授、社科基地何峰教授等项目评审专家,以及院监察审计处司莉阳副处长、科技处项目管理科康辉博士、社科基地谢兆树博士等与会。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何峰教授主持会议。
评审会上,评审专家们对我院中文、外语、思政、计科、图书馆等系部教师申报的13个课题进行了评审,各位评审专家畅所欲言,从申报课题的主题、内容、论证过程、研究方法和前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议,最后专家组通过投票产生了拟立项课题,经过学院有关部门审批进行公示。
此次项目评审前,为了涵盖我院更多的文科系部,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社科基地做了大量的前期动员和准备工作,专门在6月24日召开了课题发布会,我院中文、外语、管理、经济、旅游、教育、思政等文科系部以及学报、图书馆、计科等相关部门共20余位科研骨干教师参会。因此,此次课题申报者已做了认真准备,专家认为,拟立项的课题都具备了较高水准。他们的积极参与对我院的科研工作力争再上新台阶必将产生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十七、研究中心论证和确定中心的建设目标与科研方向
根据基地共建论证会精神和学术委员会专家的意见,共建双方对原来提交学术委员会审定的计划任务书作了修改。主要是对研究中心的总体目标与研究方向进行了调整,明确把贴近现实需要,服务地方发展放在首位。修改后的计划任务书根据教育厅科研处要求,又请省、市有关专家进行了论证复审。研究方向主要为:环巢湖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环巢湖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环巢湖创意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十八、研究中心组建科研团队
研究中心高度重视研究队伍建设,结合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需要,依托本校思政、文学、艺术、旅游、经管等重点专业,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重点、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组建了一支40余人的专、兼职研究员团队,采取以老带新、新老结合、项目带动等举措,为中心开展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集聚一定的学术力量。
十九、何峰教授和谢兆树博士调研兄弟院校基地建设
作为新建社科研究基地,缺乏经验和积累,为了少走弯路,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本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和谢兆树博士先后前往安徽大学、安徽师大、阜阳师院、安庆师大、黄山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就研究基地建设发展、横向合作和考核评估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基地建设经验。
二十、研究中心组织编撰《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
研究中心组织力量编撰《大湖名城——合肥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各册书名如下:1、《合肥名门望族与宗族文化研究》;2、《历代文人雅士与合肥关系研究》;3、《合肥人文遗存与名胜景观探寻》;4、《庐州府学与科考史研究》。上述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集中体现了合肥及环巢湖区域文化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二十一、研究中心承办“2014•(合肥)首届中韩影视文化学术研讨会”
由合肥学院和韩国韩南大学联合举办的“2014•(合肥)中韩影视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1月8—9日在合肥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研究中心具体落实和承办。韩国韩南大学、庆星大学、顺天乡大学、济州汉拿大学,中国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江苏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河南财经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合肥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巢湖学院、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等2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上海市影评学会、安徽省影视艺术家协会、安徽省影评学会等研究机构、学术组织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大会组织了16场学术报告和分组讨论。与会者围绕新形势下中韩影视文化的发展现状、传播策略、交流互动和文化认同以及审美接受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与研讨,取得了不少共识和有价值的学术成果。
合肥学院院长张文兵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他指出:中韩两国是文脉相连的友好邻邦,韩南大学等韩国高校与合肥学院也是长期合作办学的好朋友。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尤其是近年来,双方在影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今天,在合肥学院召开的“2014•(合肥)首届中韩影视文化学术研讨会”,更是助推了中韩影视合作从创作展示向理论探讨的跨越。
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韩国韩南大学、安徽省影视艺术家协会、安徽省影评学会等单位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与会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积极撰写和提交论文,从各个角度切入,对中韩影视文化的融通与互补作了深入思考。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教授指出,中韩合拍片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重要创作生产现象。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跨越式的发展,中韩合作拍摄影片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当下,中韩合拍片的创作生产应该在总结此前合作的经验教训之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加强多元合作与优势互补,更好地达到提高质量、共同拓展之目的。韩国庆星大学电影系金镇亥教授认为,中韩电影共同制作协定的签定具有特殊的意义。韩国电影界依靠中国的力量已成为肩并肩的合作关系。中国现在为了能够在国内外都受到欢迎不断在提升自己的文化内容的质量。比起任何时候,现在都是双方最佳的协力合作时期。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导李建强教授对中韩电影发展路径的异同作了分析。他认为,中韩两国电影的发展都受到了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都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中有异。如:在政策导向上,韩国重法制、重市场、重阶段性目标;中国重政策、重管理,重理想性口号。在观众培育上,韩国电影既立足现实,同时重视长远,吸引与培育并举;中国电影只看重当下,票房至上,为此不惜迁就和迎合观众。在国际电影节举办上,韩国电影重定位、重特色、重影像本身;中国电影重程序、重规模、重“人气”和“节气”。通过比较,可以看到韩国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韩国庆星大学尹泰源教授对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问题作了有意义的探讨。他认为,现在电影援助也不要仅仅偏重商业的、产业的、技术领域等外在方面,同时也要关心艺术性等电影的内在层面。这种艺术性也理所当然的必须被纳入人文精神。没有艺术性的电影绝对不会被列入大手笔或者经典电影的行列,不但只能沦落为暂时性的景观,并且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也不能给予很大的帮助。而优质文化,会提高韩流的品味,也是持续韩流现象的原动力。
安徽农大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方国武教授对韩剧的商业叙事与文化意图作了颇有深度的分析。 他认为,韩剧制作拥有完整的文化生成机制。商业化是韩剧的根本特征。但商业化制作出来的韩剧又没有陷入唯物质论的价值观的虚幻和迷乱,大多都有自己的主题呈现。若从文本背后的文化价值来考察,大多数的韩剧都遵循着相似的文化表达,那就是借助于文本中的各种形式、内容价值元素实现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认同。
安徽省影评学会孔静女士认为,中国和韩国同属于东方文明,深受儒家和佛学的古代传统文化影响,继承了东方文明特有的沉稳内敛特点,这一文化内涵反映在两国的电影作品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悲情”美学思想。然而,韩国电影中的“悲情”更多呈现为“隐忍超脱”的性格,而中国电影中的“悲情”则往往表现为“坚毅悲壮”的情怀。
巢湖学院冯学红老师提出,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高校影视文学课程应积极转变教学模式,探索影视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自觉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就业需求相结合。影视文学教学包括三个部分,即电影与剧作理论、叙事作品与影视剧作经典篇章阅读、针对性创作训练,每个部分又可分成三个教学层次:实践(认识实习) ——理论——再实践(综合实训) 。应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平台,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
江苏南通大学徐扬尚教授分析了“韩剧热”现象背后的缘由。他指出,“韩剧热”在中国悄然兴起,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莫不与东亚文化话语密切相关,具体体现为:立象尽意,以讲故事与形象塑造为能事;依经立义,传承文艺表现人性与生命际遇的传统,从而使中国观众、尤其是知识阶层观众感到亲切,这正是韩剧的文化价值之所在。
总之,与会代表在短暂而紧凑的会议期间,围绕中韩影视文化的发展、传播与交流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体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专业学识和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见解。与会者对未来中韩影视在更广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持有乐观的展望和期待。通过研讨与交流,大家增进了共识与互信,并为将来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会学术讨论结束后,合肥学院副院长陈秀教授发表了总结讲话,对本次研讨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对韩国高校和国内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给予合肥学院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她希望,韩国与国内兄弟院校今后在影视文化研究乃至更多领域能够与合肥学院展开更加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二十二、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谢兆树博士赴肥西县铭传乡调研
为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安徽合肥刘铭传故居建设,谋划2015年刘铭传抚台130周年纪念活动,12月6日上午,研究中心负责人何峰教授、谢兆树博士陪同市台办主任凌必发等调研组一行5人,到肥西县铭传乡开展调研。
凌必发主任在肥西县副县长胡光喜、县台办和铭传乡政府负责人的陪同下,认真观看了交流基地整体规划图和有关重要图片文物,细心倾听刘铭传生平事迹和故居复建的情况介绍,实地查看了刘铭传故居和墓园的建设现状。在调研过程中,凌必发主任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不断提问,深入了解交流基地的工程规划构想、建筑设计理念、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后,市台办调研组和肥西县政府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胡光喜副县长汇报了交流基地自2013年4月挂牌以来的具体工作和下阶段工作计划,以及肥西县近几年对台交流工作成果。凌必发主任指出,交流基地建设雏形初显,肥西县委、县政府在土地人员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协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交流平台前景广阔;他表示,市台办要把铭传故居作为全市对台交流工作的重要抓手,将继续支持并全力推动这个项目,倾尽所能做好协调配合及宣传帮助等工作,积极努力为交流基地争取政策资金和机构人员等支持。
座谈会上,调研组还就为纪念刘铭传抚台130周年,如何更好开展2015年对台交流等工作,与肥西县有关人员进行了互通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