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镇与《小辞店》
发布时间: 2015-06-04 浏览次数: 539

为什么科目二考试不合格,要想起了黄梅戏,想起了三河镇,想起了《小辞店》?有朋友问我,你的思维跨度也太大了吧?其实,说者也许不了解,作为当事者,我自然有我的个中情由了。

那三河镇,是皖中名镇。它地跨肥西、舒城、庐江三县,距三个县城都是三十几公里,从大别山区流淌下来的杭埠河(龙津河)、丰乐河和派河在三河镇汇合,东临烟波浩淼的巢湖。在火车、汽车尚不发达时,水运是交通的主要方式。水上交通要道的三河镇,红极一时,皖中的稻米以及皖西大别山区的土特产品,必经三河,过巢湖,走运漕方能下江。芜湖能形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三河这条水道要占一半的运量!那时的三河,商贾云集,摩肩擦踵,三教九流,充塞街衢。古老的青石板街道,被世市世代代来来往往的巨商大贾贩夫走卒摩擦得镜光,中间有一条凹进去的一直向前方延伸的槽沟,可想而知,那沟里也不知穿梭过多少辆古老的车辆。由学习开汽车而想起了独轮车,所以我想起了三河老街中的青石板。

三河在我们当地话的发音中,称为“桑湖”,而〈小辞店〉唱词中的的“桑湖”,就是借用了这个不规范的发音。记忆中,我的爸爸经常告诉我在解放前如何去三河进货,再运输到舒城码头上来卖,各种的辛苦一言难尽。现在远在沈阳的年轻表哥,那时候也帮助爸爸经常“下桑湖”,之所以称为“下桑湖”,是因为舒城地势高,从码头上船后就一帆到底,进到三河。听爸爸说,就是现在的合肥,也没有三河风光,人气旺盛。到是现在的省会合肥,在爸爸对我所说的故事中,几乎从来不涉及。因为,无论是合肥还是舒城,商品的集散都是由三河来的,都是由芜湖到巢湖再到三河的。而我的母亲,经常一边在给我纳鞋底,一边哼着庐剧〈小辞店〉。哪个时候的我,什么都不明白,只是我问她唱什么的时候,她才红着脸说,妈妈唱着玩的,告诉你你也不知道什么叫〈小辞店〉。小小的心中就有了〈小辞店〉这个名词了。

上中学的时候,无意中,从一个同学手中,发现了黄梅戏〈小辞店〉的唱词手抄本。拿过来一看,才知道原来〈小辞店〉说的是这样一个与三河密切相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身边的100年前的人。看那唱词十分感人,远不是我们上音乐课和语文课所能见到的经典。欣喜贪婪之下,晚上回家也就连夜用手来抄写下那唱词。结果,第二天记得是一门课测验,由于老师规定的作业没有做,而考试的题目中有一道就是老师所布置的,自然是不及格了。老师很不解,我的成绩一向在班级名列前茅,从来没有不及格的,起码也是80分以上,老师问我为什么,我无法自圆其说,只好把晚上抄写《小辞店》唱词的事情坦白了。于是,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还好,没有告诉我家大人。

三河镇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历史悠久。史称“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镇的大部分属于肥西县,而舒城和庐江县占据的是不怎么繁华的南头。古称“鹊渚”,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时候,小镇已具雏型,初称“鹊岸”,为吴楚相争要地。公元前510年,吴国名将伍子胥率军在此击败楚军。三国时魏主曹操在巢湖训练水军,三河亦为魏军驻地。晋以后遂称“鹊渚镇”,至明代才开始称三河镇。

古镇三河因其东锁巢湖,北扼庐州,西卫龙舒,南镇潜川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三河历史上曾发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楚相争的“鹊岸之战”。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率部在三河鏖战五天五夜,歼灭湘军,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

由于位置重要,万商云集,各种各样的货物从西面八方来这里,然后再从这里去东西南北。所以,历史上三河镇盛世繁华的景象,今天是不能想象的。据说顶盛时有三-四万多人,有‘小南京’‘小上海’之称。人烟的稠密,必然酝酿了丰富的故事。而现实生活中,却真真切切的发生了一个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它就是〈小辞店〉。

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在清朝末年,地点就是在三河镇,而剧中人刘凤英、蔡鸣凤则分别是在三河镇二龙街开饭店的三河女子胡翠莲(又有说为胡风英)和湖北省浠水县(古称黄洲)青年商人蔡鸣风,《小辞店》民国初年就已上演,故事先是由民间艺人的口头创作,经过演出,不断加工,再经过艺术家们的表演,才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当中,功劳最大的是两位有名的演员,一个是黄梅戏演员严凤英,一个是庐剧演员丁玉兰。她们的成名都源于〈小辞店〉,特别是黄梅戏的“哭腔”和庐剧的“拉魂腔”,委婉凄凉,能唱的台下看戏的妇女们热泪淋漓。严凤英扮演戏中客栈女店主胡翠莲,把她与湖北客商蔡鸣凤的婚外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小辞店》唱的是三河镇的故事,唱遍了大江南北,流传了一百多年,被黄梅戏、庐剧作为保留剧目。

正因为如此,据说从前在三河上演时,本地士绅胡三大人看后,说剧中胡翠莲败坏胡氏门风,责令停演,旧时胡三大人在三河说一不二,谁要唱〈小辞店〉,就必然有流氓去砸台,从此《小辞店》在三河舞台遁迹。所以,造成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三河你不能欣赏到〈小辞店〉,而在它的周围,皖江,巢湖,大别山区,却声名显赫。可是,真正的艺术是扎根在人心中的,是什么强权都不能摧毁的。不论是过去的“胡三”,还是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甚至文化大革命,〈小辞店〉被污蔑为“秽淫秽道”,但是,现在人们不是照样欣赏它,为它而感动吗?

在三河,现在是被人们誉为“安徽周庄”了。自从它开发旅游出名了后,我却没有踏足了。是否是我去过的周庄那样,我不能下结论。我到是在它没有出名的80代末,与一个科室的王工到省会去出差,因为中间是个星期天,我想起了在合肥没有去处,提议去三河游览而开心地玩了大半天。那时候,是原汁原味的三河。当我们站在传为明国初年包和尚用尽毕生化缘所得修建而成的三县桥(又称石头大桥)时候,看到古老的三孔石桥,身高大而体雄伟,一桥连三县,没有钢筋,没有水泥,但巍然耸立的时候,我们就感叹了水乡的无穷魅力了。

前不久我看见朋友们发在网上现在的三河镇照片,我更是感叹了。我看到两岸座座青砖黛瓦的民居,掩映在花红柳绿之中。青石砌成的码头和水边洗刷的村女相继映入眼帘。加之不时而过的座座古桥,使人产生一种置身江南水乡意境的感觉。我一定要在最近的星期天,去感受到它现在的美丽和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去好好寻访探幽,看看能否再找到当年痴情女子的故事发生地,看看能否找到她那为了爱付出了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的故居,是否和我一样,今天依然积聚了为爱情来此凭吊的游客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