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简 报
2020年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020年12月30日
目 录
一、查金萍副主任参加“巢湖综合治理座谈会”
二、合肥学院省人文社科基地学术成果出版
三、自限与超越:地域文学文化研究再思考
四、中心副主任查金萍教授参加2020年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工作会议暨朱熹诞辰890周年纪念会
五、我中心三位老师参加首届桐城派文化论坛
六、何峰教授应邀举办全省“江淮读书月”巡回讲座
七、研究中心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八、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九、研究中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十、谢兆树副主任参与《宿州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谢兆树副主任争取并获赠图书4000余册
一、查金萍副主任参加“巢湖综合治理座谈会”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8月19日视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9月1日下午,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湖泊生态研究院在合肥学院南艳湖校区53号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巢湖综合治理座谈会。会议由巢湖研究院院长朱青主持。中科院南京地湖所、中国环科院、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省水利院、省巢湖管理局、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安徽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导与专家应邀出席。合肥学院副校长卢平、合肥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金杰、服务地方办公室副主任张凌云、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查金萍也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与会领导与专家纷纷围绕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理好巢湖的重要指示精神建言献策,从各自的管理与专业领域对建设生态巢湖、美丽巢湖提出了宝贵建议,并为“十四五”期间保护、治理巢湖的工作规划提出了许多合理性设想。
查金萍从文化的角度对巢湖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应在生态巢湖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景观巢湖与文化巢湖。要使巢湖真正成为“合肥这个城市最好的名片”,就必须使巢湖成为“眼中有景,心中有诗”的美丽湖泊。巢湖有深厚的历史与人文积淀,历代环巢湖名人与吟咏巢湖的诗词众多,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今后将加大力度对以上方面进行挖掘与研究,力争把巢湖扬名工作做好。
二、合肥学院省人文社科基地学术成果出版
日前,我中心兼职研究员的专著《流动的风雅——清代合肥文士与地域文学研究》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合肥学院省人文社科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该书以清代合肥地区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融家族、社群、流派研究于一体,再现合肥地域文学传统生成过程的历史、记忆与书写轨迹,希望能为合肥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
在清代安徽文化版图上,合肥作为江北中坚庐州府的治所,交通四达,多才华之士,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发达的地域文学中心,在安徽诸郡中别具特色。合肥所在的环巢湖地域不仅与省内各文化地域融通,更是清代南北文化交流、传播、碰撞的重要区域之一。顺康间,合肥文士与京师文坛密切联系,龚鼎孳、李天馥既是“中央文坛主流诗学的传输者”,又是“本地域的形象代言人”。咸同间,淮军的沿江而下又客观上将合肥文化与江南文化联结起来,推进了地域文学群体的多元通融。通过求学、游幕、仕宦、嫁娶等机缘,合肥文士与桐城诗派、道咸宋诗派等群体互动交往频繁,不仅首次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地域性社会网络,更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和社会急剧转型中孕育了一批具有传统文化使命与变革意识的知识分子。
“地域文学研究”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以来成为文学史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层出不穷。近年来,地域文学研究开始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转变,清代地域文学研究成为方兴未艾的学术增长点。地域,不仅是传统地理意义上的乡邑、家园,更象征着具有归属感的人文精神风尚。同时,地域传统的形成又是开放的,很大程度上是与周边地域碰撞、交流的产物。因此,如何重新审视文学的空间构成及其演变,通过人地互动关系为轴心探索地域特点及其互动关系成为近年来“地域文学研究”研究关注。毫无疑问,地域文学研究对“地方性”“民族性”地域认同与集体记忆具有重要积淀与影响。一种地方文学传统的生成,实是一种选择与阐释,取决于建构者现实的动机,而这种动机,往往又受制于其所体验到的群体或个体的文学处境,是一种地域知识阶层自我塑造的文化、历史自觉。正是这种自觉的独特表征,汇聚成了地域性历史文脉的诗意文化空间,成为今天我们合肥乃至安徽地域“文化记忆”的重要存储。
三、自限与超越:地域文学文化研究再思考
10月27 日下午,由我校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环巢湖文化讲坛”第一期在善思楼C座307教室举行。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盛良教授作了题为“自限与超越:地域文学文化研究再思考”的精彩演讲。研究中心部分专兼职研究员和我校学生共计一百多人聆听了本次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由研究中心副主任查金萍教授主持。围绕“自限与超越:地域文学文化研究再思考”这一学术论题,方教授指出,地域文学文化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话题,常讲常新,在不同的时空语境下,它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芒,在当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尤其如此。方教授主要就地域文学文化的自成一统与潜在开放、地域文学文化何以自限以及怎样破除自限、如何实现超越等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并且对地域文学文化自限的原因以及超越的路径做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讲座最后是提问互动环节,师生们踊跃发言,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并向方教授请教。方教授非常赞赏同学们的思考与提问,并耐心地给予了点评与解答。
方盛良教授还兼任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副主任。借此机会,方教授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本研究以中心,并就环巢湖地域文化研究与本中心副主任查金萍教授、副主任谢兆树副教授、专兼职研究员任雪山副教授、张体云副教授和李庆霞副教授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查金萍副主任还代表中心与方盛良副主任就加强与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四、中心副主任查金萍教授参加2020年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工作会议暨朱熹诞辰890周年纪念会
2020年10月30日至31日,由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主办,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和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承办的2020年安徽省朱子研究会工作会议暨朱熹诞辰890周年纪念会于铜陵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合肥学院、铜陵学院、黄山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8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研究会会长诸伟奇教授主持。
铜陵市政协副主席姚尚友,铜陵学院副校长夏美武,安徽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徽学学会副会长、安徽师范大学科研处处长徐彬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朱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光教授从学术交流与成果、学会组织建设两方面对朱子研究会2020年的工作做了总结,并对2021年的工作计划也作了规划,决定从积极推进朱子学研究、认真组织参办“两岸四地朱子学学术研讨会”、扩大朱子研究成果的发表平台、加强组织建设和努力做好日常工作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学术交流环节,查金萍教授就如何做好朱子学的普及工作以及从地域文化角度研究朱子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赢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据悉,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以朱子学和儒学为主要研究特色,会员分布在省内各高校、科研机构,该会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学术会议和开展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查金萍教授自2008年即成为该会会员,现为该会理事。
五、我中心三位老师参加首届桐城派文化论坛
11月23日,由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与安徽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桐城派研究公众号全程参与的“首届桐城派文化论坛”在合肥成功举办。由于防疫需要,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汕头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南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社科院、阜阳师范大学、合肥学院等二十余所高校、科研院所逾百人参加会议,其中线下30余位,线上60余位。会议收到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所有发言皆线上直播。
我中心查金萍副主任,兼职研究员任雪山、张体云老师都参加了此次论坛,其中任雪山老师还全程参与了论坛的筹备工作。三位老师皆提交了论文并参加了小组发言讨论。查金萍提交的论文题目为《李鸿章与晚期桐城派》,主要考察李鸿章与桐城派之间的关系,认为后期桐城派与淮军集团之间产生的交集与结合,主要是通过淮军政治领袖李鸿章来实现的。该文通过考察晚期桐城派与李鸿章之交往,探究晚期桐城派对淮军政治、文化之贡献,认为桐城派与李鸿章的互动提升了淮军的整体品位、延续了桐城派的承传脉系、实现了军政与文化的互利双赢。为全面研究桐城派以及晚清重臣李鸿章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任雪山提交的论文题目是《桐城派常见的几个误读辨析》,文章对桐城派是否明确创立、桐城三祖是否桐城派创立者、桐城派是否为在桐城创立的学派、曾国藩是否桐城派的中兴者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辨析。张体云提交的论文题目为《刘大櫆生平事迹及其相关作品写作时间考辨》,张体云老师在研究刘大櫆的过程中,发现《陈洲刘氏宗谱》里保存一些与刘大櫆生平密切相关的、至今未被学界利用的文字资料,对此她便利用该文献并结合其它资料,对刘大櫆生平中一些重要活动、事迹作出辨析和补充说明,成功解决了其生平中的几个节点问题。
三位老师的论文与发言均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另外,三位老师还分别作为其所在小组的评议人,对其小组其他老师的论文与发言做出了精彩的点评。
六、何峰教授应邀举办全省“江淮读书月”巡回讲座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全民阅读和城市文化建设,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2020年“江淮读书月”公益讲座基层巡讲活动。近期,我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何峰教授受邀前往铜陵市图书馆、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滁州市全椒县图书馆、黄山市歙县图书馆和休宁县图书馆举办巡回讲座。讲座主题为“包公与廉政文化”。何峰教授结合历史背景、包公的道德人格和廉政事迹以及当下廉政法治建设等议题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演讲,获得了听众的热烈回应和普遍好评。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传播社科知识,引导全民阅读,促进城乡文化建设,是每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我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研究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七、研究中心加强学术团队建设
进一步调整充实中心学术研究团队,使专兼职研究人员在学历、职称和研究方向等方面更趋合理。目前中心有校内专兼职研究人员63名,其中教授24名,副教授24名,博士22名,博士后2名。并聘请校外兼职研究人员3名,聘请校内外学术顾问15名。同时吸收和扶持校内青年教师进入中心做专题研究,通过“传、帮、带”,初步建立了一支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学术研究团队。
八、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围绕中心的研究方向,组织专兼职研究人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鼓励校内外研究人员申报参与,学校在项目经费上给予资助和配套。本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2020年获批47项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及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其中安徽省教育科学重点研究目3项,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攻关类)5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普及类)2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1项(其中重大2项、重点19项),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项目1项,获批合肥市哲社规划课题4项。其中省教育厅基地重点项目3项(沈韵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张贺翔:文旅融合视角下环巢湖旅游区旅游驱动机制和发展模式研究;杨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环巢湖乡村全域旅游“内涵式”发展研究)另外校级基地项目3项(刘小秧:打造环巢湖特色小镇文化品牌研究--以巢湖沿岸古镇的规划设计为例;胡迟:环巢湖历史文化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章衡:包公文学的符号权力与当代价值转化的符号生产策略研究)。
九、研究中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学校相关文件,结合中心发展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了《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管理条例》和《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职责》。中心为充分调动专兼职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加快科研成果的形成、转化和服务社会,经学校同意,引入了科研奖励和鼓励竞争的机制,明确各级各类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和奖励办法。
十、谢兆树副主任参与合肥学院房产所《宿州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项目经费10万元)编制工作,完成初稿的撰写。
十一、谢兆树副主任争取并获赠图书4000余册
加强与时代传媒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谢兆树副主任的协商和沟通,获得原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丁怀超先生无偿捐助的人文社科类精品图书4000余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