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古镇三河(古桥)
发布时间: 2015-05-07 浏览次数: 1652

古桥

三河古河多,古桥自然也就多,叫出名的桥儿就有10来个。

三河虽在三县交界之处,但合肥是龙头,一直伸到三河的古道,可是在丰乐河的北岸却被狠心的河流切断了。三河人为了合肥龙头畅游无阻,便在西街口架起一座桥,名为双港桥。

双港桥早已不存在了,我们只有在史书上想象它的模样。

古桥最多的地方是在街心河上。杭埠河故道从上游冲下来,把三河街一切两半。河南河北本是一家,现在被划成了两家,亲友之间,行走不便,贸易不便,于是,修的桥自然就多了些。从北向南数,便有天然桥、济公桥、三县桥、鹊渚桥、二龙桥、国公桥,分连西街、中街、东街和南街。

南街还有麻石桥、油坊桥、木鹅桥、无蚊桥,还有一个沈家桥,志书上记:沈韦建于崇祯14年。至于桥在哪儿,沈韦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却无人知晓了。

桥的缘起是因为渡,三河的古渡是有限的。有个船就能撑船摆渡,有人过渡就能收钱,一涉及到利益之争,于是,要摆渡的人就多了。人多了,摆不平,就出了独招儿:油锅抓钱。当街摆个油锅,把油烧得滚开,装一升小钱倒进锅里,有种,你就抓,把小钱全抓上来,渡就归你了。见那油锅翻滚,冒着青烟,许多人望而生畏,鼓了多少天的勇气在这一刹那间泄了。有个胆大的,名王大胆,只见他咬着牙,憋着气,伸手就抓,钱还没抓玩,手指就被滚油炸成了焦骨头,再捞也捞不出来了。掌渡人便问:谁还捞?没人再敢吭声。掌渡人便宣布:这渡归王大胆!

大南门下头有个渡,称作阎王渡。为什么叫阎王渡呢?摆渡的人心太狠,上渡要钱,回渡还要钱,到对岸办件事儿,要出双份钱。于是就站出了包和尚,和摆渡的打赌,要造一座桥,停你的渡。

像包和尚这样,起善心,办善事的,有好几个,其中有三位寡妇:一位孙氏,是孙立人的姑奶奶,出钱买了20条驳船,用链子连在一起,船上再铺一层木板,这桥便叫大浮桥。麻石桥又称马氏桥,是一位姓马的寡妇修的。小南桥,有人称作小戴桥,有人称作米氏桥,修桥的到底是姓戴还是姓米,或者是随夫家姓,后人也难讲清了。因为时间太久,都是宋朝的事了。据说,这桥又叫无蚊桥。有人说,桥上的蚊子被金口玉言的罗士先生搧跑了。有人又说,桥上的蚊子是被鬼谷子搧走的。到底是罗士先生还是鬼谷子,后人更难讲清了。不过,凡到夏天,别的桥晚上都有蚊子,无蚊桥上却没有蚊子,这是千真万确的。

人民桥又名济公桥,为什么叫济公桥呢?这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当时刚兴起电影,肥南中学晚上放电影,河北的人都抢渡到学校看电影,过渡人多,把一个学生挤掉进了河里,淹死了。死了一个学生,自然引起公众关注,商家集资,筹建一座桥。一开始,这桥拟名叫飞龙桥。因驻守三河的剿匪司令杨飞龙,虽未出一分钱,但商家惧于他的权势,屈膝奉迎,意在借名图安,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可后来情况起了变化,国民党第六军军长张淦,又名张济公,路过三河,看望孙立人家属。张济公听说修桥的事儿,便捐了一笔钱。杨飞龙见张军长捐了款,心中发虚,便趁机讨好,建议起名济公桥。于是,桥名正式确定,俟桥建成后,便叫济公桥。建国后,这桥改名人民桥。1969年发大水,上游木头、竹排冲下来,把这桥冲倒了。1970年,改建水泥桥至今。

每座桥的名字都有取其名的道理。鹊渚桥,自然是取古名,因为三河原名鹊渚。二龙桥,不用说就与宋太祖、宋太宗童年三河之行的传说有关。国公桥肯定是一位国公修的,若不然,平民百姓谁又敢妄称国公?木鹅桥,又名公鸭桥,是说古代合肥与舒城界线难分,最后雕了个木鹅(有人说是木公鸭),从上游往下放,最后流到三河南街,不动了,于是木鹅流经的河便叫木鹅河,木鹅停止的地方便修了一座桥,叫木鹅桥,由于桥是象征性的,很短,便又叫三步两县桥。三河镇又名木鹅镇,便因为木鹅定界的缘故。

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历史。就拿西街口双港桥来说吧,其名在《清嘉庆合肥县志》中就有记载。以此推算,肯定是在嘉庆之前所建。某年汛期,上游流下两个大草堆,塞住了桥孔,结果,桥就被洪水冲倒了。1936年,三河工商界筹集资金,孙立人的姑奶奶孙氏出资最多,修成了大浮桥。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三河,将浮桥拆毁,移船使用。1940年,三河商会再度集资,购买一批船舶,重建浮桥。新建浮桥考虑到通航因素,中段可以临时拆开,待船只通过之后,再恢复桥面。但这桥由于年久失修,1954年又被洪水冲走。从此,这里又恢复渡船时代。一杆篙撑了30年,直到1984年,才建成了三河公路大桥。从木桥到浮桥,从无桥到建成合肥地区桥身最长的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公路桥。此桥可以说是历经沧桑!

三河镇为了发展旅游业,又修了天安桥、望月桥、鹊渚廊桥,这些桥虽然是新桥,却有古桥的风韵。

古桥把今天和昨天连在一起,让我们通过桥面,获得了桥的故事。

  

无蚊桥

都说三河无蚊桥没有蚊子,是罗士先生一扇子搧的。

罗士先生何许人也?

罗士先生是母亲未婚而生的。传说有一年夏天,罗士先生的母亲,也就是罗小姐在花园里玩,看见有一颗葡萄结了冰,罗小姐好奇,这么热的天,葡萄怎么会结冰呢?且当时天正热,罗小姐心热口干,就把这颗冰葡萄吃下去了。

小姐吃了冰葡萄,就怀了孕。

小姐是大户人家闺秀。父亲见女儿未婚有孕,就十分生气,容不得这败坏门风的女儿,就把她赶出了家门。罗小姐的母亲无可奈何,只好把女儿送到丰乐河畔名叫岗头寺的娘家,但娘家母亲已经不在了,罗小姐的舅舅们对这个外甥女也十分厌恶,竟在马房里给她安排了一张床铺。

罗士先生是在马房里出生的。

罗士先生没有父亲,只好随母亲姓罗。

罗士母子过着艰难的日子,但儿子漂亮、聪明、机灵,这使母亲感到十分的欣慰。

罗士读书很是用功。一天到晚,天黑透了才归家。

母亲问儿子:天黑无渡,你是怎么过河的?

一个老人背我过河的。

天这么黑,你怎么看见?

前头一盏灯,后头一盏灯,有两个人打着灯笼送我。

母亲听了,不由暗暗吃惊:这冥冥之中,难道有神仙在帮助儿子不成?

罗士母亲看到了希望,继而又对歧视她的亲戚们产生了憎恨。她攥着筷子,在锅灶上连捣四十下,发恨道:我儿以后得了第,先杀堂叔,后斩母舅!

灶王爷无端挨了四十大棍,十分恼火,跑到玉皇大帝那儿告状说:罗士母亲口出狂言,说罗士得第后,要先杀堂叔,后斩母舅。如此歹毒的人,将来怎能让她的儿子做皇帝?

玉皇大帝觉得灶王爷言之有理,就决定派雷公电母下界,先抽罗士的龙骨,后抽罗士的龙筋。

恰在这时,一位相士给罗士看了相,看后大叹:可惜!可惜!

罗士母子询问根源,相士便说天机不可泄露。

罗士母子再三请求,相士只得含糊其辞地说道:罗公子本是贵极之人,不知因何得罪了上苍,近日就要有大难临头了。

罗士母子十分惊骇,急向相士讨教免灾之法。

相士说:躲是躲不掉的。明天午时三刻,当电闪雷鸣时,让罗公子口含七粒糯米,雷不打吃饭之人。如此这般,方可保全性命。

果不出相士所料,第二天午时三刻,电闪雷鸣。根据相士的指点,罗士口含七粒糯米,睡在床上纹丝不动,任凭电闪雷鸣。雷公电母见罗士口含糯米,不能伤他性命,就将他的龙骨、龙筋全部抽掉,又换上了凡人的骨头和筋络,惟有牙齿因含有着糯米不能拔去,只好让它留在罗士口中,回天厅交旨去了。

罗士口含七粒糯米,保住了龙牙,所以罗士成了金口玉言。

从此,罗士说话很灵。

罗士成人后,倒骑毛驴,四处漂泊。有年夏天,他来到三河南街戴氏桥边,又饥又渴。这座桥是这位姓戴的寡妇出资修的,故名戴氏桥。戴氏为人热情,她接待了罗士先生,给他吃,给他喝,临走时还给了他一袋干粮。

罗士先生十分感谢戴氏,便问:你可有什么烦心的事?

戴氏说:夏天晚上乘凉,最烦这桥上蚊子多。

罗士说:这好办,我一扇子把这里的蚊子搧到八国九州去。

戴氏说:不要搧那么远,只要把蚊子从桥这边搧到桥那边去就行了。

罗士摇动羽扇,轻轻一搧。从此,戴氏桥上就没有了蚊子。

戴氏桥便被称为无蚊桥。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个雨天,罗士先生走到三河南的马槽山,见几个放牛娃在山洞里躲雨,自己也想躲雨,便故意喊道:山要倒了,还不快跑!几个放牛娃闻言惊逃。罗士先生趁机钻进山洞。正在此时,轰的一声,山倒了。

罗士先生被砸死在山洞里。

据说,罗士先生出生在宋朝年间,梁山伯的一百单八将,本来是他的属臣,由于他死得过早,梁山好汉是有臣无君,折腾了一段时间,也就无果而终。

  

鹊渚桥·五毒兜兜

三河一带,有关罗士先生的故事流传的很多。在所有的故事里,罗士先生总是倒骑毛驴,在无人的地方,他总是一边瞅着书本,一边念着诗句;在有人的地方,他总是将毛驴停下来,喜欢和人们逗上几句。

可不,有一天,罗士先生骑着毛驴走上鹊渚桥。他见桥下淘米洗菜的妇女们嘻嘻哈哈的,便嗓子发痒,忍不住喊道:淘米姐,淘米姐,你一天要淘米几千几百粒?

妇女们见是罗士出对儿,都愣了,心里骂道:这个刁钻鬼儿,什么不问,偏问淘米的事,这米是天天淘,可一天淘多少粒米,谁数过?

罗士见无人答应,便嘲笑道:都说三河街大姐能,想不到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出来。

谁说答不出来?一个名叫能姐儿的女子站了出来,答道:骑驴哥,骑驴哥,你一天要走路几万几千步?

罗士一听,也傻了,这毛驴一天要走多少步,自己还真没数过呢?

桥下的大姐见罗士答不出来,都哄笑起来,说:你罗士再聪明,也没有咱能姐儿能。

罗士见能姐儿确实聪明伶俐,忍不住想和她较量较量,便对桥下喊道:能姐儿,正中热晌了,我能不能到你家吃顿饭?

能姐儿答得挺脆:你罗士先生是个贵人,想请都请不来,今个中午就请你到我家吃顿饭!

罗士却道:请我吃饭可以,不过我要吃百碗饭,就一千零九样菜。

桥下的大姐们一听这话,又都愣住了。吃百碗饭,要多少口锅呀?一千零九道菜,乖乖,这一时半刻又怎能做出来?即使做出来了,又要多少张桌子才能摆得下?

能姐儿略一沉吟,响亮地答道:行,我把百碗饭、一千零九样菜准备好,等你来吃。

罗士先生在街上转了一圈,然后找到了能姐儿,心里想,我今个这道题准把她难住了。

能姐儿安排罗士坐好,又请了隔壁的大哥大嫂作陪。然后端上了饭菜:一个白瓷碗盛饭,一个碟子里盛着千张炒韭菜。

能姐儿笑道:罗士先生,按你的吩咐,这百(白)碗饭,一千(千张)零九(韭)样菜,已经上桌,请慢用。

罗士一看, 心中暗暗佩服,连声说:好,好,我要的就是这饭和这菜。

吃过饭,罗士先生又要上路了。能姐儿站在门口相送。罗士一脚踏上驴蹬子,忍不住又来了一句:能姐儿,你看我是上驴子,还是下驴子?

能姐儿双脚本来站在门槛外头,闻听此言,便后退一步,笑答道:罗士先生,你看我是站门里,还是站门外?

罗士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连声道:好,好,能姐儿果然是聪明过人!但他低头一想,这三河街上的大姐太能了,男人就管不住了,我要想个办法,把她们的聪明劲儿给镇住。于是,罗士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五毒兜兜,递给能姐儿,说道:感谢你热情款待,我没有什么好送的,送你一个五毒兜兜,穿在身上,能避避邪气。

能姐儿接过五毒兜兜,连声道谢。

罗士告别了能姐儿,心里暗暗得意:这五毒兜兜上面绣着蜈蚣、蜘蛛、蝎子、蜂子、蛇,女人戴在身上,把心迷糊住了,就聪明不起来了。你能姐儿再能,还能斗过我!

谁知,能姐儿对罗士的心思却摸个透,她把五毒兜兜中的五双虫眼剪了10个洞,既破了罗士的糊心法术,又真正起到了避邪驱毒的作用。

从此,三河街一带便流行起五毒兜兜。一开始,是女人爱戴这种兜兜,后来,连小孩也戴起来了。有人还将这兜兜编了首歌谣,在大街上传唱起来:

五毒兜兜是个宝,

避邪驱毒少不了;

小孩戴了免病灾,

女人戴了把身子保。

  

三县桥

三县桥是古镇三河的中心。人到三河,未到三县桥,就等于未到三河;到了三县桥,才真正感受到三河的魅力。三县桥又称石头桥,那桥石是从百里外的巢湖东岸散兵湾开采的,那垒叠嵌连的石头是糯米加鸡蛋清熬成的浆水灌缝相粘的。掸眼望去,那桥面,拱拱的;那桥柱,巍巍的;那三孔桥洞,圆圆的;那两旁栏杆,雕着石柱、石鼓、石狮,栩栩如生的;那桥石,则一律是青石,青青的,青的晃眼;再瞅那三县桥三个字,不由使人感慨:这个镇够傲的,一个桥用了肥西、舒城、庐江三县的名字。可不,一桥跨两岸,鸡啼鸣三县,古来就是这种说法。

人站在三县桥上,观两岸的风景,才感知人站在桥上看风景人也成了风景这句话的含义。

低头一望,桥映在水里,人也映在水里,不过全是倒着的。只有在这石头桥上,才感受到事物倒着的韵味。可不,时光本是倒着的,向以往追才追溯到从前;人也是倒着的,向昨天忆才回忆到童年。人站在这古桥上,难免要问一声:这桥是谁造的?

于是,有人告诉你:这桥是包和尚捐造的。

包和尚何许人也?

一个和尚,脖子后长了个包。人们都称他为包和尚,连人名、僧名,全都忘干净了。

一个世纪前,三河镇南街北街之间没有桥。万年台下有一个渡,名叫阎王渡。听名儿,就知道这渡船的厉害。上渡到对岸,要收你钱;办完了事回渡,还要收你钱。不给吧,撑船的凶凶的,不放你下船;给吧,心里又不得平衡。到了岸上,才敢叽咕一句:这简直是阎王渡!

包和尚就是在这条渡船上遇到了尴尬。他从南岸坐船,到北岸做佛事,往回返渡。下船时,曹大渡伸手要钱。和尚说:我不给了吗?曹大渡说:那是上趟的。和尚说:我身上没带钱。曹大渡不吭声,却把船往回撑。和尚问:你怎么往回撑?曹大渡说:你不给钱,再把你撑回去。和尚恼了:你这人怎么这样?曹大渡则凶道:你这和尚怎么这样?包和尚气道:我造个桥,让你船停了。曹大渡冷笑道:你和尚能造个桥,我就停渡。

真的?

真的!

包和尚与曹大渡赌上了。

包和尚认真,找了南街北街的乡绅作证,立约画押,要与曹大渡见个高低。

从此,包和尚的头脑里便有了个桥的影子。这影子是个目标,是个动力,催促着他四乡奔波,化缘募捐,风里雨里,跑个不停。本来,和尚化缘,只图个养身,可现在,他多了个担子,要造座桥!一座桥,要多少石头啊;一块石头,要多少铜钱啊。包和尚活得不自在了。他从此很苦,苦心苦口的谋募钱财。他从此很累,紧腿累脚的东奔西走。可苦中有乐,累中有趣,包和尚常想,我这一世,能造个桥,也就值了!

包和尚募捐,主要动大户的心思。有一次,他饶着李鸿章家住宅院墙外转圈敲木鱼,整整敲了三天三夜。李鸿章母亲被这木鱼声感动了,便对家人说:这和尚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结果,包和尚募得了一块方料。

包和尚募捐修桥募了大半辈子。他与曹大渡打赌的时候,还很年青;可当修桥的时候,他已经老了。

包和尚募捐的钱都存放在张黄毛家的钱庄里。几十年存款一次取,钱取空了也不够,张黄毛只好变卖房产田产,连青稞田都卖了,破产抵债。

包和尚请了巢县有名的石匠崔子龙、崔子凤两兄弟,委托他俩负责造桥。

人都说,修桥修路修谱,领头人是要把命赔上的。可不,这桥刚刚立柱,包和尚就生病卧床了;这桥砌好骨架,包和尚就奄奄一息了;这桥还差桥面石无处着落,包和尚就快要断气了。包和尚弥留之际,听说桥面缺钱,便叫人把他抬到了桥兴,又叫人找来了商会会长孙裕卿。这时,包和尚已经不能说话了。他坐了起来,双手死死攥住孙裕卿的拐杖,大睁着眼睛,死去了。

真是死不瞑目啊!

包和尚这一生为这座桥耗干了心血,桥未修成,心愿未了,他是死不甘心啊!

孙裕卿见和尚死了,便弯腰掰和尚的手,可攥着拐杖的手怎么掰也掰不掉。孙裕卿明白了,便说:和尚,这桥面的事,我包了,你安心去吧!

只这一声,包和尚的手松了。

孙裕卿找人打造了10根龙头拐杖,在三河街义卖,每根拐杖300大洋,10根拐杖募了3000大洋,最后把石头大桥修成了。

这一年,是1926年。

包和尚早就死了,可这座石头大桥却活了大半个世纪,它将继续活下去。

一个人的生命,换成了一座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