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游记
发布时间: 2015-05-07 浏览次数: 258

    人们都是有这样的潜意识,那就是出远门,去他乡,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欣赏到真正的美景,才能算见了世面,如其不然,你就是在自己的家的后院里,把小院收拾得如花似锦,翰墨生香,也没有人认为你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长期下去,人们对自己身边的美丽也就视而不见了。

    自己在故乡生长到虚岁20,就离乡背井,离开了舒城这个地方。在家的时候,龙津河边的码头上,还经常有来自巢湖和三河的放鱼鹰的小船在河面上游弋,那鱼鹰捉住了小鱼,放鹰人就让它当场吃了,大的河鱼就在码头上卖。当时,只知道这些放鱼鹰的人从三河来,至于三河镇过去如何繁华,只是听父母对我们说起,到是经常听的《小辞店》,说的是三河事情,如此,三河这个名词,就这样牢牢的刻映在自己的脑海中,总是想有机会去见识那里。至于三河的的历史,三河的名人,我也是闻所未闻,其主要原因,那是因为三河是属于肥西县,尽管只相隔30公里,可是,那时候的行政区划,造成了对各自的历史所封闭,宣传的不到位,了解的不深刻,自然造成年轻的我是不能知道它悠久而辉煌的。

    我从来不承认我是一个来自水乡的人。因为我的故乡靠近三河的水乡部分面积,充其量不到县域面积的五分之一,而大多数都是靠近大别山区。但是,我对水乡的风情不陌生。大约在十年前,在一次合肥的朋友招待的席间,主人殷勤地介绍说,今天,我们请朋友们吃的三河土菜,最近在合肥正大行其道,我们还是早就预定的。等到那菜肴上来的时候,我才发现,什么三河土菜啊,几乎都是我家妈妈过年的时候给我们做的年饭菜,就是那主食米饺,粉折,春卷,我们舒城也是随处可见,只有那以后,我才刻意的留心起三河来。等到我最近在看见新安晚报的旅游广告,说三河一日游的时候,这个水乡古镇已经被人们赞誉为安徽的周庄了。

    那三河镇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流贯其间而得名。三河镇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通江达海,水运是三河兴隆的主要原因。由于三河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公元537年楚灵王熊围发动的鹊岸之战到公元1858年太平天国的三河之战,绵延两千年烽烟不断、战乱不绝。同时也是万商云集,货通八方的水码头。《小辞店》中的饭店老板娘柳风英就这样唱道:到春来宿的是南京上海,到夏来宿的是望江,石牌,到秋来来宿的是桐城岳西一带,到冬来宿的是徽洲,屯溪,石台。上述望江,石牌,桐城,岳西,徽洲,屯溪,石台都是在三河周边的县。由此可以想象,当年的万商云集的场面。

    悠久的历史使古镇三河成为钟灵毓秀、人文荟萃之地,也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名人故居和历史文物。镇内现存有清代的古井、古炮、古城墙、太平军英王府,以及国民党国防部长,国军中唯一出身西点军校的高级将领,抗战中驻缅甸远征军司令孙立人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客居地。明清时期,古街已发展到五里古街,成为皖中商品走廊庐郡南一大都会,其繁荣兴旺可见一斑。

    脑海中虚拟的三河第一次真实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时候,是在十多年前的一个周日的上午。那是我和同科室的王工一起去省局开会,由于会议安排的问题,周日让我们在合肥市内游览,而对于合肥市区,我们都没有兴趣,到是我想实现儿时的梦,下一趟桑湖,看看那里到底在过去怎么繁华,今天是否能寻觅到它的踪影,而老王也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对于太平天国的历史很熟悉,也想去看看当年三河大捷现在如何。结果,我们从合肥市乘长途客车,几十公里的路程颠颠簸簸。来看了这个古镇的时候,古老的集镇没有任何一个游客,铁匠铺的打铁声到是叮当不已,所有现在我所拍照的古民居,都是住家的人家,根本没有我的父母所说的哪个繁华场面,到是在三县桥那周围一家饭店(大概是已经拆掉的鹊渚酒家),我们两美美地吃了两碗米粉折,直把来自上海的王工吃得连声叫好,孙立人的大名人们都很熟悉,至于扬振宁,当时还没有人知道呢。

    这次来三河,正是应了一句古话:士别三日,自当刮目相看。当我们沿着宽阔的舒城到三河的公路飞驰的时候,沿途过去在道道圩埂上的茅草房,已经被崭新的农家别墅建筑所代替。30公里的道路,没有一会就走完了,而沿路边的新厂房还没有尽头,走过合肥到安庆的高速公路舒城出口没有2公里,司机就停了车,告诉我们,三河旅游区到了。算算时间,我们是8点离开家,到三河还不到9点。而上次我从合肥来的时候,几乎用了三个小时。

    下得车来,再也看不见十多年前我来的时候模样了,整个古镇被那绿色的水面所包围。尽管已经过了霜降,而在清澈的小南河边上,垂柳依依,花草吐艳。远远地看去,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在朝阳下显得格外的古色古香。由于我们到的比较早,那清幽幽的青石板古街上,只是偶尔走过来几个古街的居民,我们从舒城来的西街缓缓前行,一边欣赏,一边拍照。老婆连声说,这里似乎比周庄要更加漂亮。我笑了笑说,人家周庄人气旺盛啊,街道上人都走不动。记忆中,我在周庄的张厅就排队等候进入的。

    我一边走,一边告诉老婆,这三河的悠久历史文明。2500年来的时光就是在我们的脚下被翻动。从春秋战国时的鹊渚,到五代十国时的二龙街黄水井,再到近代的太平天国时的三河大捷鹊渚。渚,《尔雅·释水》中解释: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因三河这里过去和巢湖相连,常有鸟鹊聚集渚中遂称鹊渚。随着时间的推移,渚上泥沙逐渐淤积,湖水下落,古鹊渚与湖岸相连成为陆地,改称为鹊岸。老婆说,这里的历史这样悠久啊。

    说话间,走到了一个做桂花酥糖的老店,由不得我抓起了相机,老板起初不愿意,被我的真诚所感动,也就乐意让我照了起来,而当我们走到三县桥的时候,游客已经一拨拨的上来了,古老的万年台前,年轻人都在兴奋地记录下水乡古镇的风光,而来自外地的老人们,都在感叹那修桥的和尚所做的功德。

    从三县桥过,自然就走到了那古南街。在这古南街上,最出名的莫过于一人巷和在这个巷中的走出去的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古镇有十条街,二十六条巷。其中就这一条小巷最古老、最悠长,也最著名。那一人巷,因为巷子非常窄,只能容得一个人通过,高高的古老砖山墙,把两边的建筑分割开,中间只能走一人。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杨振宁出生后,父亲杨武之出国留学,母亲时常带他回三河小住。父亲留学回国后,带上一家先后到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杨振宁随父在北平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杨振宁随父母返回合肥,在庐州中学就读。为躲避敌机轰炸,学校转移到三河张家祠堂,杨振宁在三河就租住在一人巷一边的一间民房里。从193711月至第二年1月,杨振宁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两个月的时间。

    今天,当我们进入这个名人所住过的房间里面,摆放的家具都是典型的过去我们所看见的老式家具,在那斑白的墙上,先生的大幅照片悬挂在那里,先生回乡的场面十分感人,也难怪,他也是这方水土养活的人啊。

    而在同样的三河名人中,可能胡翠莲是最响亮的人了,甚至在扬振宁没有回去之前,人们不知道什么扬振宁,而胡翠莲却三河人没有不知道的。但是,当我在鹊渚游廊那里,小心地询问几个三河的老者,胡翠莲家在那里时候,几个老头矢口否认,那胡翠莲不是三河老街人,是二龙街的人。我知道,这些老人不愿意承认,是怕胡翠莲影响了三河镇的名誉。

    还是在参观完南街,去那古东街的时候,一个老的奶奶对我说了真实的话:80年代的时候,杭埠河没有改道,二龙街就连接着庐江和古东街。姓胡后代的大多数,现在都在二龙街周围居住。旧社会,只要唱《小辞店》,就要发生殴斗,那是姓胡的反对唱,认为有辱胡姓门风。所以,三河镇的戏台不能唱〈小辞店〉,尽管它的周围已经唱的锣鼓喧阗家喻户晓了。当我们越过现在现代化的杭埠河大桥,沿着合肥去黄山的合铜公路,走到二龙街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已经进入了庐江地界了。

    在古东街上,除了二龙街外,还有一个黄水井。其实,这两个地名,都是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赵匡义兄弟有关的传说。赵匡胤、赵匡义兄弟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年幼的时候,就曾经随父亲在这个古老的井下落难过。当我们看见那位于土地庙中的院落里的古井时候,都为之感到惊奇不已。我们探头看,那井被青石板盖住,只能从那两口圆井孔中,看见那青青的蕨叶,阳光在叶面上,照射的井水森森然。郁绿,深幽,一派古色而有生命力的象征,只是那水是否是传说中的那样:周围井水是清的,惟独这水是黄色,我是看不出了。

  三河古镇以水乡为特色,自然桥梁多。但是,它没有周庄的桥多,也没有周庄的桥好看而造型奇特,更远没有周庄的人潮涌动。只是当我们站在三县桥上,向那望月桥看去的时候,你也一定会想到,能在江淮地区有这样独有的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民居、古街、古圩、古茶楼、古庙会、古战场。在这样到处都是现代化的环境下,已经是十属不易了,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古色古香的古镇。当我们站在古桥之上,清澈的小南河尽收眼底,临河两岸的徽派建筑飞檐翘角,黑白分明,古香古色。河面上画舫在缓缓游动,举目望去,如在画中。当你再听听从你身后的地方传来那如泣如诉的庐剧〈小辞店〉的拉魂腔的时候,你能不感觉到这是一个真正的古色古香而又文化灿烂的地方吗?你一定感到到这里来是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