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心兼职研究员出版合肥历史文化研究重要成果
发布时间: 2024-06-20 浏览次数: 10

我中心兼职研究员出版合肥历史文化研究重要成果


近日,由我中心兼职研究员萧寒主编的《合肥碑传裒辑初编》一书正式出版,全书以时间为脉络,选取了自隋代至中华民国时期各类历史人物的墓志铭、碑传共98篇,计约20万字。较为全面、系统地整理、记录了1949年以后合肥地区出土的墓志铭以及文献记载中的合肥籍贯人物碑传资料,是近年以来合肥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碑传,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传记形式,既包括墓志铭、墓表、墓碣文、权厝志、神道碑等碑志文,也包括家传、小传、别传、行状、行实、事略等传状,其弊端在于私人撰写,故多谀墓溢美之词,但因其行文、体例不拘一格,较之正史传记则更为详备和鲜活,历来受到重视,是中国史学撰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集录碑传为书,始于宋代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明代有焦竑编《国朝献征录》,徐纮、王元编《皇明名臣琬琰录》《续录》。清至近代,则有钱仪吉编《碑传集》、缪荃孙编《续碑传集》、闵尔昌编《碑传集补》、汪兆镛编《碑传集三编》。及至当代,钱仲联辑成《广清碑传集》,卞孝萱、唐文权编辑《辛亥人物碑传集》与《民国人物碑传集》,集录碑传事业可谓递相祖述,蔚然大观,已成为我国史学研究中的一项优秀传统。

碑传作为传主一生总结性的传记资料,其创作往往由传主的亲、友或者社会名人完成,首重记述个人事迹,表彰其嘉言懿行,对保存传主的基本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其中又往往涉及时代思潮或乡邦史实,故而碑传文虽因人而异,但是总体上会根据传主籍贯的不同而呈现地域特征的差异性,因而对于研究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据悉,《合肥碑传裒辑初编》一书为合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目前已顺利交付课题。据介绍,《合肥碑传裒辑初编》是目前合肥市首次为古代人物碑传进行整理、出版,填补了相关研究空白。同时,该书通过对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的辑录,既有效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又有利于修史志者的采攫,对于合肥地方文化的深入考证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该书还收录了部分民族英雄、革命烈士的传记,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层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